![]() |
德卡普斯(Decapus)善於操縱幻象 |
【推薦語Blurb】
“銀城公主雅莊婷(Argenta),管治海文谷(Valley of Haven)正直無私,深受愛戴。然而,紅寶石慶典前夕,皇宮忽然爆炸,並被妖異魔力籠罩,哥布林和獸人則乘亂侵襲。謠傳一個黑色盔甲的白龍騎士,曾於爆炸前到訪,災劫之後,卻與銀城公主雙雙消失,不知所蹤。”
設計:Jean Wells, Tom Moldvay
出版:TSR(1981年)
角色:1級至3級
房間:76房間
長度:12至24小時
標籤:迷幻、童話、光復
系統:OD&D (Whitebox) / 0e、D&D (Blueholmes)、D&D (Moldvay,Cook, B/X)、D&D (Redbox, BECMI)
兼容:Labyrinth Lord、Old-School Essentials、Sword & Wizardry、White Box
【言論審查】
談《夢魘銀城》前,先說明它有兩個版本。在正式發售的版本以前(1981年,綠色封面),它還有一個被銷毀的版本(1980年,橙色封面),因為審查而沒在市面流通,然而這個版本已印刷了5千至1萬份,TSR需全部回收。橙色版本中註明,設計師只有Jean Wells一人,但綠色版本,則加進Tom Moldvay(*備註1)。
根據Frank Mentzer(*備註2),橙色版本被銷毀主因,是第19頁的插圖三頭怪「烏部」(Ubue)影射TSR高層樣貌,藉此控訴員工遭解僱,高層對此大為震怒。威世智(WotC)收購TSR後,在官網發佈被銷毀的版本,讓我們有機會驗證種種講法。
從新檢視「有問題」的四幅插圖(*備註3),發現很難與任何「性暗示」扯上關係,對於「撒旦崇拜」這指控,也令人莫名其妙。但是,無可否認,因為「埃格伯特失蹤事件」(*備註4)引發對D&D的指控,讓TSR過份擔憂,以致杯弓蛇影的可能還是存在的。
姑勿論真相如何,由於Moldvay參予修訂,使《夢魘銀城》未能成為第一個由女性設計的D&D歷險模組(*備註5)。
備註2:Frank Mentzer是D&D(BECMI)的設計師。
備註3:除了烏部,其餘三幅插圖,分別在第11頁、第12頁、第20頁。
備註4:1979年美國學生James Dallas Egbert III自殺,被指與遊玩D&D有關。
備註5:第一個完全由女性設計的D&D模組是Laura Hickman的《RPGA1: Rahasia》
【哪個版本比較好?】
與大部份的同好一樣,我認為,經Moldvay修訂的版本,較適合初學者:它目標明確、簡單直接。此版本最吸引之處,就是歷險者在災難發生後,便直接介入事件。至於Wells版本,則是數千年後,才進入遺址考古。前者新鮮滾熱辣,後者則事過景遷。
可是,Moldvay版本卻被某些玩家批評「路軌式操縱」(Railroading),資深玩家的創意因此受限。誠然,Wells版本屬於沙盒式遊戲(Sandbox),自由度相對較大,不過,整個「B系列」以初階歷險為前題,故此Moldvay亦有其顧慮。
為引導新手,Moldvay將閘口部份(The Gatehouse),改寫成「程式歷險」(Programmed Adventure)。一個本很簡單的房間,就花了5頁來描寫。要知道,當時一個歷險模組,就只有32頁,為此,Wells很多設定,因為篇幅所限而被刪走。這些資料,包括:海文谷地理、休息點「哨塔」(Guard Tower)、修理佬/修補匠(The Tinker and His Daughter)、傳聞骰表(Rumor Table)、敵人背景、10款新怪獸、3件魔法道具、溺水規則。
好消息是:現在我們可用Wells版,來補充Moldvay版,把《夢魘銀城》還原,成為適合老手操作的沙盒。
【紅色光芒】
此歷險模組與別不同,在於探險地方,本身是一座皇宮,是公主雅莊婷居所,只是經歷浩劫,才會變成要探索的迷宮。DM描述時,可強調三個要素:第一,銀心(Silverheart)煉金實驗爆炸,波及宮殿東翼。第二,阿里克之眼(The Eye of Arik)把活人瞬間石化(Petrified)。第三,邪惡魔力籠罩整座皇宮,越接近中心點(房間76)威力就越大。
參考「閘口部份」Entry-3,歷險者擲脫險骰失敗的話,就會受到1d6傷害。別忘了,這已是紅光最弱的外圍,DM可發揮創意,根據阿里克的混沌屬性,來產生一些更詭異的效果。
穿過閘口,第一層迷宮,基本就是災後現場。投機的哥布林(Goblin)、狗頭人(Kobold)、獸人(Orc)都闖進來撿便宜、霸地盤。他們可能因其混沌屬性,而不受「阿里克之眼」魔力影響。這個時候,災禍才發生不久,很多事都未塵埃落定,不同派系的混沌生物,仍在角力。
歷險者亦有很多機會,見到不同型態的「石像」,因為事出突然,而在日常活動半途,凝結在原地。DM可以活用這些石像,或向歷險者發出警告,或敘述一些小故事。
由守衛室(房間48)的活板門爬上二樓,迷宮變得更怪異、更超乎歷險者所能理解。阿里克之眼本來就是另一個世界的通道,正常動植物都抵受不住其力量。就以皇宮花園(房間63)為例,只有弓箭叢林(Archer Bushes)、吸血玫瑰(Vampire Roses),這些明顯不屬於此世界的生命,方能夠生存。
歷險者一直靠保衛者(Protectors)庇佑才沒倒下來,然而,保衛者的力量都快要失效了。他們應該感覺到,不快一點行動的話,熟識的世界就會崩塌……四周的建築開始扭曲,時間流動變古怪,重力顛倒,影子似在自己移動,耳際傳來莫名其妙的低語……真實與幻像的界線越來越模糊。
【終極一戰】
Moldvay版本,提供三個辦法,打敗卡薩蘭達穆斯(Catharandamus),來終結整場惡夢:使用阿里克之劍(Sword of Arik)(房間68)、搜集飛龍雕像(Dragon Statuette)(房間33、44、63)、借助冰弦豎琴力量(Ice Harp)(房間32)。可是,模組沒詳細說明,不同辦法有甚麼分別。
有關伊理斯(Ellis the Strong)、白龍克班恩(Ariksbane)、露雲娜(Rowena),模組所說也不多,三人性格、背景可能也有缺憾,而借用其力量,應該要付上不同代價。以露雲娜為例,她在仙境(Fairyland)已有一段時間,對於海文谷的變化,可能有理解錯誤的地方嗎?再加上時間流動不同,這會對露雲娜有甚麼影響嗎?
既然每種辦法,都有其缺點,那麼,歷險者又會作出甚麼取捨?阿里克之眼毀滅後,又會否是另一個惡夢的開始?保衛者也不一定是英雄,他們可能只將歷險者視作棋子,對海文谷另有盤算。
無論是Moldvay,抑或是Wells,都沒有一個確切的講法。雖然海文谷,位於Known World(或Mystra)格蘭特里(Glantri)西北,但《GAZ3 The Principalities of Glantri》也沒作任何描述。設計師似乎有意留白,給玩家發展屬於自己的故事。
【總結】
Jean Wells風格前衛,《夢魘銀城》超脫同期作品,可惜推出倉猝,欠缺適當打磨,導致定位尷尬。在美國,雖然與規則捆綁發售的,是《B1:秘境探險》或《B2:蠻荒要塞》;不過《B3:夢魘銀城》,卻是唯一中文化,並在香港發售的。1986年,香港戰棋研究中心,推出基礎版D&D(Mentzer Red Box)紅盒套裝時,旁邊放著,就是綠色盒子,另外發售的《B3:夢魘銀城》(舊名:金殿降魔)(Moldvay版)。
此模組,是我接觸西方奇幻(Fantasy)的入門階梯。雖然《夢魘銀城》風格,與其他歷險模組並不連貫,但是,單憑紅盒D&D,我未必可以掌握整個概念。《夢魘銀城》真的幫了我不少忙。之後,才讓我喜歡上《電光飛鏢俠》(Krull)、《魔域仙蹤》(The NeverEnding Story)、《魔幻迷宮》(Labyrinth)、《鷹狼傳奇》(Ladyhawke)、《綠野芳蹤》(The Princess Bride)此類奇幻故事。
要說《夢魘銀城》開啟我人生最大的樂趣,也不以為過。
*備註N:1980年代,香港戰棋研究中心,曾經在宣傳單張介紹此模組,紀錄如下:
降魔復國金巒殿,智勇羣雄誓不辭。
不久之前,這蒼翠的山谷佈滿了金黃色的稻田,牛羊自由自在地跳躍田中。雅珍達公主統治着這個世外桃園,使那裏的人民過着安逸快樂的生活。一日,一位騎着白龍的武士從空中飛來;一夜之間,這個人間仙境便變成殘垣敗瓦,並且流言四起,說銀公主的宮殿裏藏有稀世奇珍。
這套歷險旅程是配合「魔域奇遇」第一集基本遊戲用的,它專為初學者和新任智慧老人而設。裏面載有皇宮及魔域的地圖、背景資料、新出現的怪獸和描述和一套特為初學者及新任智慧老人而設的特別冒險旅程。(人物級數:1—3)
角色扮演遊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