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蜂雲》,《天外金球》描述的不是巨大化的生物,而是微型的高級生命。根據倪匡的講法,大概像細菌一樣。雖然未達量子尺度,但比起Antman蟻俠碰到的生物都要細小。
翻查一下《天外金球》1966年7月在明報開始連載,而電影《Fantasy Voyage》(驚異大奇航)則在同年8月上映,講述一隊科學家,微縮跑進一個病人的身體,為他清除腦內血塊。劇本由Harry Kleiner(克萊納)撰寫,艾西莫夫負責小說化(雖然他本人並不認同「微縮」可行)。
在倪匡構思下,《天外金球》雖然以微型高級生命作賣點,但其實真正有趣的地方,在於故事以西藏達賴喇嘛十四世,1959年流亡印度作背景。眾所周知,倪匡反共,縱使他的作品都姑隱人名、政權名稱,但只要讀者夠細心,還是可以知道他在責罵中共。
《天外金球》的結構也值得一提,故事前半段,基本上沒有衛斯理出場(此手法日後也常用)而以白素當主角。這樣一來,就解釋到為甚麼《紙猴》之後,衛斯理的故事都欠缺白素身影。另外,《天外金球》時序上橫跨《原子空間》,雖然兩個故事獨立,但卻創造出聯動(Crossover)效果,是不錯的行銷手法。
倪匡很多時,角色都一用即棄。這些角色並非沒趣,而是服務情節完了,就再沒有用了。例如錢萬人,一個武功這麼高強的對手,又與白老大淵源深厚,我覺得沒再出場非常可惜,遑論一眾潛伏布達拉宮內的反抗義士了。
故事中的白素,或許因為年輕,仍不夠隱重。薩仁說金球可能是假的,白素就立刻翻臉了;而她對於幫助外星人,也沒全盤計劃,只是見步行步,比衛斯理更加亂來。對比衛斯理系列後期,白素判斷力優於丈夫,《天外金球》中的白素,可說是判若兩人。
倪匡在《天外金球》提出生物太空船這概念,很容易因為精采的劇情,而被讀者忽略了。在此我想強調一下,這概念是相當超前的。很多人直覺以為,航空載具當然越堅固越好,物料首推金屬,但其實也不一定,因為礦物沒有自我修復能力。就此,倪匡提出了「緬茄」(Afzelia xylocarpa)此種物料:
「王逢源怪叫了起來:『老天,這不是甚麼金屬,是生物!』我點了點頭。」——節錄自《天外金球》第8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