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is Article

Print Friendly and PDF

2011年11月26日星期六

衛斯理:原子空間 (1966年)


書名:原子空間
作者:倪匡
評級:★☆☆☆☆


白素自「亞洲最神秘地區」回家,衛斯理前往接機時,卻發現飛機遇到意外,墜落在附近小島之上。根據目擊者形容,飛機前半插入巖石,後半則裸露於外,奇怪非常。衛斯理親自前往現場調查,找到了一塊只有乒乓球大小的金屬和一段留言:「沒有一個人可以拿得起或推得動半架飛機。」

(以下內容開始透露劇情,請各位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下去。)














《原子空間》是自《紙猴》之後,白素第一個再出場的故事。《天外金球》在事件發生的時序上,則被《原子空間》從中打斷了。

重讀一部寫於五十年前的《原子空間》,所描述的「未來科技」,大有Retrotech的感覺。好比說倪匡對革大鵬時代太空人的服裝,有著以下的形容:「他們身上穿著十分普通的衣服,只不過腰間圍著一條十分闊而厚的腰帶,有點像是子彈帶。」「革大鵬向我笑了一下,忽然他的手臂振了一振,手又在胸口上按了一按,他的衣領突然向上伸起,形成一個半透明的頭罩。」無論是「子彈帶」或是「半透明的頭罩」都是一些六十年代B級科幻片的服飾,我相信未必再被今時今日的作家採用了。

還有一段文字令我很在意:「革大鵬甚至還在和我講話:『你知道麼?我們如今上升的速度,是每秒鐘七點九公里,凡是達到這個速度的任何物體,包括人在內,都可以飛出地心吸力。』」每秒鐘七點九公里(7.9km/s)是「第一宇宙速度」,這個速度,其實仍未能飛出地心吸力,而只能環繞地球飛行。要脫離地球的地心吸力,必須要到達「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km/s才可以。

《原子空間》這個故事,其實與原子結構完全無關;將半截飛機壓縮成一塊乒乓球大小的鐵塊,純粹是革大鵬賣弄能力,卻無關宏旨。故事真正的主角應該是「宇宙震盪」。所以書名是起得有點馬虎了。

有關「宇宙震盪」,作者形容這是一種不規律的宇宙現象,可是,每次移動都是以一百年為倍數,而地點又偏偏是太陽系(宇宙是很大很大的啊),就顯得非常有規律了。正當我以為有規律時,作者又將時空振至遙遠的永恆星(而非地球),就顯示出宇宙現象都只是為作者服務,只要劇情需要,就甚麼都可以更動。

到底倪匡想表達甚麼呢?在每次時空跳躍,我們大致可以一窺作者對未來人類的猜想:高速發展、征服太空、太陽黑子異動產生混亂、人類始終未能克服其劣根性從而自我毀滅……人類終須會有滅亡的一日,要永恆地存在是有可能的嗎?如果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捨棄肉身,你願意嗎?來到這裡,就與佛教思想有些異曲同工了。





相關資料:
書名:原子空間
作者:倪匡
出版社:明窗
出版日:1966年3月23日
ISBN:978-962-8993-20-8
相關連結:

2 則留言:

  1. 很懷念 倪匡先生!
    願,在天上的他,安息!
    我,没有認真完整地看完一册[衛斯理],連電影版也覺不及 金庸先生的電影好看!
    倪先生, 政治立場鮮明,值得尊敬!
    倪先生在最後十幾年的日子裡,提出的警世良言,到今天依然適用!
    一代文人,現在檢驗他的言行,我覺得他做得十分成功!不足、遺憾部份極少!家庭上:子女、財產分配,並無爭議!
    事業上:寫作的小說,晚年没有修改,但也没再增產量!但,他有時會用言談訪問或輕鬆日記式去延續文學上的功力!

    回覆刪除
  2. 當然,我不能理解他年輕時的處境!
    他的兒子,出版了YES !是我們年輕時的讀物雜誌!這,商業活動十分成功!
    歷史及政治,經歷過幾十年,自然會有人去分曉 :正不正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