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is Article

Print Friendly and PDF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創戰紀賞析 (Tron: Legacy)


《電子世界爭霸戰》、《創戰紀》介紹,請點擊此處

以下內容將會涉及《創戰紀》劇情,有可能會破壞觀賞影片時的樂趣,敬請讀者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下去。


單純尋求視覺效果的觀眾,在觀賞《創戰紀》之後大都會覺得失望。有意見說立體效果不顯注,也有說情節不夠刺激緊張。我可以理解這些想法,因為三十年前的所謂「奇想」,到今天已經變成了很平常的事;而三十年前有趣的電玩,到今天基本上已是古董。對,我認同這些觀眾的睇法,也贊成此片沒有做好3-D的工作。被狠批,是合理。

但換另一些角度,如果將此片當作一些懷舊科幻片,當作Daft Punk風格的電影來看,某一些「科幻老鬼」可能開始接受了。同樣,你若不是科幻老鬼,也不會是你的錯;你唯一後悔的,可能是進場前沒有做一些資料搜集,不知道這是一套三十年前老片的延續,令自己的期望有落差。

上述的兩個角度,都不是我今次想談的。我想談的,不是《創戰紀》的Surface Layer,而是它的Conceptual Layer。

大部份的觀眾,都欠缺考慮30年前的《電子世界爭霸戰》,是一齣科幻預言,當年的導演Steven Lisberger,今天已是《創戰紀》的監制,我相信他一定不會毀掉他的親生仔,一定會貫徹信念,將一些訊息放入此片當中。事實上,近來迪士尼的出品(包括不少卡通片)亦多數含有表、裡兩個層面,企圖同時招徠喜歡簡單故事,與及複雜故事的觀眾。

今次導演表達了兩個科幻訊息。


[自由開放的電子世界]
三十年前,人們大多集中討論電腦運算速度,而少有談及電腦網絡的可行性(雖然ARPANET已經在1969年開始運行)。但我看,在《電子世界爭霸戰》時,主角Kevin Flynn已將程式(Program),從MCP(Master Control Program)的專制中解放出來,好使大家也能在電子世界中自由活動。另外,《創戰紀》亦透過Sam Flynn表達出程式碼開放(Open Source Code)的原則。所以,導演對電腦世界持自由開放的態度是很明確的。

有人認為,當今的互聯網一片混亂:不良資訊、無視版權、製造謠言、人身攻擊……所以互聯網需要監管、劣質資訊更需要將之阻隔在連綿萬里的防火牆之外。亦有人認為,程式碼是商業機密,公眾無權知道這些程式碼都在你的電腦中幹些甚麼。明顯地,導演不認同這些觀點。

Kevin Flynn兩個兒子Clu 2.0和Sam Flynn,分別繼承了父親的兩種極端,從而展開了一場道統之戰。Clu 2.0所追求的完美,正好與Sam Flynn所追求的自由開放相違背。為甚麼?只因「完美」是一樣需要塑造的東西,而塑造往往需要控制。

覺得一件衣服不漂亮,裁縫就會對衣物作出剪裁;執政者覺得這個社會不完美,就會制定政策加以控制。問題是,每人對完美都有不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往往是主觀的。當其中一方取得了控制權,就會將敵對勢力加以滅絕,以達至自己心目中所謂的「完美」;政治鬥爭如此,商業角力也如此。

電子製造商為了爭奪市場佔有率,都會定一些獨特的制式來將對手擠走;直至一廠獨大,消費者失去選擇權時,大家除了被迫接受之外還可以做甚麼?獨裁政權控制新聞媒體,在互聯網設立防火牆,限制資訊流動。追求「完美」只是一種專橫的控制,透過自由和開放所帶來的自動調節,各方的利益自然會有一個適當的平衡。

Clu 2.0心目中的完美是主觀的,他不能容忍「不完美」,為了達致這目的,他需要加強控制。當電子世界的一切都變得「完美」時,他會希望現實世界也變得同樣完美,於是,他的控制會由電子世界伸延至現實世界,最終走上MCP的舊路。

容或電腦世界和互聯網有它的不完美,不過,我們其實我們並不需要所謂的「完美」。電子世界必須保持開放和自由。這就是導演想表達的第一個訊息。


[電子世界產生的新生命]
既然Clu 2.0不能容忍「不完美」,所以他必定不能容忍來歷不明的ISO (Isomorphic Algorithms)。

ISO是本片的另一個重點,相信看不懂的人有很多,但提問或討論的人在香港也沒有多少個。有寫過電腦程式的朋友應該知道,在執行程式的同時,電腦的某些地方總會自行製造一些莫明奇妙的數據出來;這些數據,並不是編寫程式的人有意將它們製造出來的,而是基於電子電路的不確定性,或是人類思維有異於電腦思維模式的緣故。這些不受控的數據,輕則產生錯誤結果,重則令電腦停擺。劇中的ISO,就正正是形容這些數據。

Isomorphic Algorithms這字也用得很巧妙,意思是,雖然它都是一些運算法則(程式),但它就是另一樣的東西(構成方法不同);實在是用很客氣的修辭,指責這些東西「非我族類」,不無種族歧視的成份。

我在前一篇《電子世界爭霸戰》的評論當中已經講過,所謂電子世界其實是一種擬人法的表現。在人類的社會當中,大部份的個體都是有父有母,能追溯血統的;人類也透過宗教,本能地尋找自己源頭。對於Kevin Flynn來說,ISO是一種「自然界」的新生命,人類越認識ISO就越認識自己,而且,ISO某方面比人類優勝,如果將這些優點與人類融合起來,將會大大改善人類本身。驟耳聽來這是玄之又玄,但大家別忘記Kevin Flynn掌握了數碼化的技術,可以令人類、ISO進出電子世界,並作進一步的參照和研究。ISO就是他為人類帶來的禮物。

在人類日漸倚賴電腦的同時,大家似乎也忘了在二十世紀對電腦的恐懼:怕電腦有自己的思想意識、怕電腦會作反並取代人類。《創戰紀》預言了互聯網最終會自行產生新生命(ISO),這種新的種族,正是人類之前所恐懼的東西。數碼化技術,讓人類可以進出電子世界,但同時,此種技術也能讓程式和ISO進入人類的世界。人類會怎樣應付新的形勢?會否激起新一浪的種族問題?

(數碼化是否天方夜譚?在上世紀,很多技術都是人類所不能想像的(如:複製羊、無線網絡)。一百年前,中國還是清朝,如果說下一個百年,物質和能量能夠互相轉換,又有甚麼好奇怪的?到時,彼此進出電子世界和人類世界,其實不過是國與國之間出入境般普通。)

《電子世界爭霸戰》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是透過Avatar與Avatar間的曖昧關係來建立的,到了《創戰紀》,甚至已超脫人與人之間,而到達了人與電子生命之間的感情關係了。真的有這麼誇張嗎?我也不知道。但是,市面上的確存在不少電腦遊戲,是與電腦中的虛擬人物談戀愛的,據我所知,不少被稱為「宅男」的朋友深深陷入藤崎詩織式的戀愛而不能自拔,當中的一些甚至不能再適應現實世界中的異性。這時候,再問一下自己,人與電子生命之間,真的沒可能發生感情嗎?

互聯網能產生意識和生命,是導演想表達的第二個訊息。

我們且拭目以待,《創戰紀》中的科幻預言,能否像三十年前的《電子世界爭霸戰》一樣成功。



相關資料:
創戰紀 (Tron Legacy)
級別:IIA
導演:Joseph Kosinski
監制:Steven Lisberger
主演:Jeff Bridges, Garrett Hedlund, Olivia Wilde, Bruce Boxleitner
片長:125分鐘
日期:23-Dec-2010
官網:http://disney.go.com/tro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