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作者:蘇珊柯林斯 (Suzanne Collins)
評級:★★★☆☆
大災難之後,人類身處一個蕭條的未來。為了讓大家記得背叛都城的後果,「叛亂和約」規定,12個行政區每年必須各自交出一名少男、一名少女作「貢品」,前往都城參加飢餓遊戲。參賽者會被圈禁在一個遼闊的戶外競技場,以性命相搏;為了讓全國直播的比賽增加刺激,遊戲設計師會於競技場內鋪排不同的地形、嚴峻的環境,與及各式各樣的死亡陷阱。只有讓其他參賽者都死亡,成為唯一生還者,才能離開修羅場。
16歲的凱妮絲.艾佛丁,自父親在煤礦中身亡後,便肩負照顧母親和妹妹的責任。在一年一度的抽籤大會上,被抽出的竟然是只有12歲的妹妹。為了保護她,凱妮絲挺身而出,自願替代妹妹成為今年的「貢品」,參與第74屆飢餓遊戲……
(以下內容開始透露劇情,請各位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下去。)
因為加上了《暮光之城》式的愛情橋段,所以第一感覺就是少女版的《大逃殺》(Battle Royale)。但細讀下去,發現作者有更深層的批判,值得提出來讓大家深思。
自古以來,人類本身就有著「嗜血」的天性,古羅馬的鬥獸場、鬥牛場、競技場,就是為了滿足觀眾這種天性的,位高權重的更能大動干戈,滿足一己之慾。到了現代,不要以為人類進步了多少,我們仍然有賽車、拳擊、足球一些「文明化」了的競技,背後的樂趣,部份仍源於觀賞比賽者受傷。我們還有驚慄電影、動作電影刺激著我們的腎上線,所以說嗜血是我們的本性絕不為過。
飢餓遊戲又好,生存遊戲也好,在文明倒退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再出現於我們眼前。Stephen King曾寫下了The Running Man (1982),並於1986年由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搬上了大銀幕(電影名稱:威龍猛將)。寫的同樣是未來,講的同樣是競技場中殺戮。
文明在演化,暴力卻並未消失。經濟暴力(已發展國家搾壓未發展國家)、階級暴力(特權人士比尋常百姓擁有更多的投票權)、地產商暴力(無止境提昇房地產價錢而令市民受苦)、行政暴力(透過行政手段侵害人權)、傳媒暴力(造假新聞或以篇蓋全),當中又何嘗不是刀光劍影?經文明包裝過的暴力,牽連更廣,殺傷力更大。絕對比一對拳頭有更大的殺傷力。
文明衰退下的暴力,因為失了包裝而變得赤裸。我們在社會上的鬥爭、力求上位,以獲得更多的利益,放到了故事中的競技場,就恢復成為傷害和謀殺。作者最妙的地方,就是運用了一段小情侶的三角關係來鞭撻烏托邦裡的虛情假意:為了生存,就連感情都要出賣。先是觀眾喜歡看「悲劇戀人」,所以凱妮絲要和比德好好地扮演螢幕情侶,接下來則是假裝以夜鎖殉情而非挑戰權威……當人民連最私人的感情都不能擁有時,極權的魔爪已經無所不至,也沒甚麼不加以操控了。
這樣的暴力政權只有一條出路,就是:人民力量將其扳倒、消滅。
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相關資料:
書名:飢餓遊戲 (The Hunger Games)
作者:蘇珊柯林斯 (Suzanne Collins)
翻譯:鄧嘉宛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2009年8月25日
ISBN:978-986-213-136-7
相關連結:
《飢餓遊戲》書評 點擊此處
《飢餓遊戲2:星火燎原》書評 點擊此處
《飢餓遊戲3:自由幻夢》書評 點擊此處
由粉絲製作的電影片段,非常有水準呢!(含劇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