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is Article

Print Friendly and PDF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創戰紀(Tron Legacy)前的科幻經典——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


此乃介紹文,相關影評(含劇情透露)請點擊此處

《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對老科幻迷來說,一定不會陌生。在它首影的時候,電腦還是相當神秘的事物,你只會在某大國發射導彈時聽到它的名字;在電腦室工作的人,都是身穿白袍,一塵不染的,為的是要保持電腦不受微粒影響,干擾它的正常運作。時為1970年代。

到了我們的2010年,任何人膝上的筆記型電腦足以成為當時的超級電腦。假如有一部現在的筆電流落在1970年的街頭,就足以令當時的列強你爭我奪,以致血流成河。而當時穿著白袍,受人景仰的電腦工程師,在今天的香港,僱主會開價六千大元騙用聘用(這位僱主真慷慨,維修電腦不是免費的嗎?),並要求僱員懂得廿八種電腦語言、四十二種制式、管理伺服器、製作網頁、資料儲存、資料傳輸、保安、繪圖、剪片、作曲、文書、維修、升級……這位僱主實在太慷慨了。


經過三十多年,電腦在我們的世界已然出現巨大的轉變,那麼當年由編劇所構成的科幻世界,又出現了甚麼的轉變?

1982年,《電子世界爭霸戰》在美國上影,不但提供我們獨一無二的視覺效果,而且,還用擬人法描寫各有自己意識的程式(Program),構成了一個奇特的電子世界。這種新穎的說故事方式,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當程式在電子世界走動,電流流過地板,回傳那種像電擊般的聲音效果,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講述天才的軟件工程師Kevin Flynn,其所設計的遊戲程式被另一軟件工程師Ed Dillinger盜取。後者因此名成利就,成為了跨國電腦集團Encom的高級行政總裁。Flynn卻被Dillinger趕出集團,淪落至以開設遊戲機中心維生。諷刺的是,中心內大受歡迎的遊戲如Space Paranoids、Light Cycles都是他所編寫的,但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Flynn入侵Encom主機,希望可以找到証據証明Dillinger偷了他的設計,但卻一直遭到MCP(Master Control Program)的阻截。Flynn在前女友Lora的幫助下,進入了Encom大樓,企圖癱瘓MCP。MCP反抗,用新型的激光將Flynn數碼化,送入電子世界,讓Flynn在遊戲過程中被殺死。在陌生而又危機重重的電子世界中,Flynn唯一盟友,就是由Lora男友Alan Bradley所設計的,一個叫Tron的監察程式……



這個故事可謂是《廿二世紀殺人網絡》(Matrix)的原始版本。在此以前,大眾都難以想像Cyberspace的面貌,但《電子世界爭霸戰》卻為我們描繪出來了。這是本片最創先河之處。

當時,我們還未用Avatar這名詞來代表人類在電腦世界的身份,但是,其概念卻開始萌芽,所以在《電子世界爭霸戰》中,我們有用家—程式(User - Program)這一種連結關係。例如Clu就是Kevin Flynn的Program / Avatar,而Tron就代表了Alan Bradley。Ed Dillinger很厲害,他有兩個Avatar(Sark / MCP);而Lora和Dr. Walter也有自己的代表身份(分別是Yori和Dumont)。

由於程式是由用家所寫出來的,所以,在程式的心目中,用家就是創造者,就是神。不過MCP為了成為電子世界唯一的掌權者,所以就連用家的存在都加以抹殺——MCP禁止所有程式對用家的崇拜,違抗者會對送往遊戲區格(Game Grid),直至被其他對手殺死為止。

MCP這種手段,是對人類的背叛。它思考速度比人類高上900 - 1200倍,深信自己比人類優秀。控制克里姆林宮、五角大廈是它証明自己的第一步.也反映了當時人類對電腦的恐懼。時至今日,人類防範電腦「作反」的意識不單沒有進步,甚至乎已完全遺忘,這對於已經不能不倚賴電腦的人類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且拭目以待。



由於製作成本高昂,利潤反而不及《星球大戰》,所以《電子世界爭霸戰》在日後的發展及不上《星球大戰》。縱然視覺效果出色,故事亦有其前瞻性,卻一直被大眾視為科幻圈內的「Cult片」。

但事實上,大眾的生活也受《電子世界爭霸戰》影響而不自知。除了Avatar這概念在網絡上盛行之外,大家在手機上玩的「貪食蛇」,不就是片中的遊戲幻光飛車(Light Cycles)嗎?Program身上的Identity Disc,不就是我們的光碟嗎?Tron這防護程式不就是電腦的防火牆嗎?還有Program的螢光衣飾都在Rave Party裡出現……

今次續拍Tron,不獨讓我們這些科幻迷,透過最新的3D技術,欣賞Space Paranoids、Disk Arena、Ring Game、Light Cycles等遊戲的風貌,還能引証三十年前所猜想的電子世界,到今日有多少已成為事實。所以《創戰紀》(Tron Legacy)實在是相當令人期待的。

更令人振奮的,是當年飾演Kevin Flynn的Jeff Bridges,和Alan Bradley的Bruce Boxleitner也會出演舊角。前者近期以Ironman的Obadiah Stane再受到影迷的注視;後者在Babylon 5出演艦長John Sheridan一角,更為影迷所津津樂道。Jeff Bridges在《創戰紀》,將會演回年輕版的自己(Clu 2.0),用52個點紀錄Jeff Bridges的面部表情,並由HMC(Helmet Mounted Camera)把這些表情拍攝出來。



為了令大家瞭解電影內中的用詞,現將一些特別字眼稍作說明:

Encom:跨國的電子電腦企業,業務範圍包括:伺服器、防護程式、電腦遊戲等。自Kevin Flynn失蹤後,由Alan Bradley代為打理。
User:電腦用家,通常是指撰寫程式的人。
Program:由用家所創造,代表用家在電子世界執行任務。
ISO:非用家創造,系統自生的程式,全名是Isomorphic Algorithms。
Identity Disc:Program隨身攜帶的資料碟,也可以拋出當作武器使用。
Clu:Kevin Flynn撰寫的程式,入侵Encom失敗後,被MCP毀滅。
Tron:Alan Bradley撰寫的程式,用來監察主機與周邊的通訊。後得到Bradley指令毀滅MCP,協助Flynn將電子世界解放
Anon:另一個由Kevin Flynn撰寫,負責保護系統的程式,與Quorra合作對抗病毒Abraxas。
MCP:Master Control Program。本來是一個象棋程式,後演化成電子世界的主宰。第一集的大歹角。
Recognizer:電子遊戲Space Paranoids中,玩者要對抗的飛行器,被MCP用作電子世界中的搜敵工具。

Digitalization:將實物數碼化,並儲存在電腦中。故事中的主角就是透過此種技術前往電子世界。
Light Cycle:幻光飛車,出現於其同名遊戲內,玩者要駕駛它與其他飛車對抗,務求令對手的飛車被撞毀出局。
Jet Wall:由Light Cycle車尾所產生的一道光影。這道光影是實體,隨著Light Cycle走過的路徑延伸,形成一堵迷宮牆。任何Light Cycle(包括自己)撞上迷宮牆便會立即毀滅。
Derezz:Program被毀滅、消化、回收。對程式來說,這無異於死亡。
I/O Tower:Input / Output Tower。Program與User聯絡的地方。User可在此下達新指令;Program則在此將結果輸出。

相關資料:
電子世界爭霸戰 (Tron)
級別:一級
導演:Steven Lisberger
編劇:Steven Lisberger
主演:Jeff Bridges, Bruce Boxleitner, David Warner, Cindy Morgan, Barnard Hughes
片長:96分鐘
日期:9-Jul-1982
官網:http://disney.go.com/tron/

2 則留言:

  1. 你好

    看到你的介紹文,寫得很棒
    我也將剛出爐的最終預告影片加上中文字幕

    跟同好分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PIkP2EwSpo

    回覆刪除
  2. Talan君,謝謝你提供的預告影片。看了它,我幾乎想像到3D效果的震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