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is Article

Print Friendly and PDF

2023年4月4日星期二

衛斯理:合成 (1968年)

雖然科幻意念與《換頭記》相同,但《合成》進一步包含了一層「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的意味。倪匡引領讀者反思:「人,應該扮演上帝嗎?」

「人類的劣根性,不得到徹底的改造,任何科學成就,都只足以助長犯罪,而不能使人類進步!」——節錄自《合成》第1章。

「裴達教授毫無疑問,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但是他如果拿一個活人來做試驗,那麼,他同時也是一個瘋狂的科學家!」——節錄自《合成》第8章。

「貝興國是一個困於世俗觀念,沒有科學熱忱的人,像他那樣的人,是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節錄自《合成》第6章。

為了醫治腦部受梅毒感染的亞昆,裴達教授把人猿的腦袋,移植到亞昆身上。之後,從不傷害別人的亞昆,在一個晚上,發狂把裴達教授殺死了。

「那是極偉大的工作,如果人類純熟地掌握了腦移植的方法,那麼,在某種情形下而言,人不會死,沒有死亡。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偉人孫中山死於肝癌,如果那時有腦移植的手術,那就可將他的腦子移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人類的一切行動都是由腦來主宰的,那麼他也就仍活在世上了。」——節錄自《合成》第8章。

「一開始的時候,絕對不是科學家想要創造一個怪物,但是,不知不覺之間發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變化,本來是好心好意、甚至是要造福人類的一個科學計畫,到最後反而變成了一項非常可怕,而且是危害人類的科技。我想到的科幻小說家,通常都很喜歡扮演烏鴉嘴的角色,也就是說,他們透過他們的故事要警告讀者,甚至警告世界上所有的人類說,各種的科技突飛猛進,我們好好地研究絕不為過,可是,一不小心很可能本來是好心好意要為善的科技,反而會變成了一個危害人類的科技。我們把這個概念叫作『科技反撲』。」——節錄自2005年11月20日漢聲電台「文藝橋」節目(梅少文主持、葉李華主講、吳雅芳文字記錄)。

悄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80%的科幻故事,都重覆上述這個主題。每引入一種新技術前,我們都會考慮:「之後會有壞影響嗎?這真的會為人類帶來幸福嗎?」也只有經歷這種思考過程,我們才能夠負責任地善用科技,亦是科幻小說,最重要的存在意義。

「我又道:『而為了某種極其重要的原因,我們必須生擒這個人,這個人的力大如牛,行動靈敏如猿猴,你們之中誰要退出的,絕沒有人非難,因為這是一項危險之極的任務,我希望各位之中,有家屬的人,鄭重考慮退出。』我的話講完之後,足有一分鐘的沉寂。然後,才是一個警官開了口,他道:『喂,衛斯理,你不是也有妻子的麼?』我點頭道:『是的,不但有妻子,還有一個十分可愛的女兒。』」——節錄自《合成》第8章。

倪匡寫作速度,極其驚人,也因此會忘掉細微部份。《合成》雖提及過衛斯理有一個女兒(衛紅綾),但倪匡在之後20年,再沒有提及此角色,要待《繼續探險》才正式宣佈,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所以,我都幾肯定,那不是伏筆,而是「後兜」(補敘)。

話雖如此,有關衛紅綾,這段補充故事,為衛斯理系列,帶來數個有趣故事,錯有錯著,反成書迷佳話,此乃大師之功力也。


相關連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