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不到的事,就用科幻來收尾。」是個常見的錯誤觀念。我聽過很多人批評:「這類『神秘事件』,最終不外乎又是外星人,或者鬼怪幹的!」我認為,有這種批評的人,對「科幻」的認識,相當膚淺。今次談一談《筆友》,正好反駁這些論調。
Translate This Article
2023年3月29日星期三
衛斯理:湖水 (1969年)
假如倪匡肯抽走無謂的水份,故事就變緊湊,大大提升追看性,《湖水》是好例子。其情節峰迴路轉,出人意表,屬上乘作品。但與《屍變》合併為一書後,名氣一直屈居其下,難免使人遺憾。
2023年3月22日星期三
2023年3月21日星期二
2023年3月19日星期日
衛斯理:再來一次 (1969年)
衛斯理有些故事篇幅,與大部份作品不同。過長的,在明窗再版時,便分成上、下兩冊出版,例如《紙猴》、《妖火》。過短的,就被合併在一本書出版,例如《再來一次》。今時今日的出版商,很少會這般『闊綽』了。大有可能篇幅過長的就分作三五本,分量不足的就照印如儀。售價當然一樣。
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
2023年3月17日星期五
衛斯理:奇門 (1968年)
1968年的《奇門》劇情非常簡單,就是追查「米倫太太」的身世。但是,真相卻極不尋常,引發倪匡一個異想天開的設想。這個設想,在1978年的《天書》,再被倪匡推翻,並重新建立另一套理論,使兩書成為值得細嚼細味的「上、下集」故事。
2023年3月16日星期四
衛斯理:換頭記 (又名: 人造總統) (1967年)
一般認為,《換頭記》是典型的特務故事。這個說法基本沒錯,而且,單看書名,讀者就猜到九成情節。我就覺得衛斯理怎會這麼蠢,蘇聯特務頭子「靈魂」,要找專攻移植的奧斯教授幫忙,衛斯理要搞半本書,才知道是蘇聯的布里什紐夫主席要「換頭」。
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
衛斯理:紅月亮 (1967年)
對《紅月亮》失望的原因,是因為我比較期待,為甚麼月亮會變成紅色,可是書中大部份內容,卻是衛斯理與黑手黨普娜的交鋒,而關於「紅月亮現象」,倪匡只以「外星人掩眼法」輕輕帶過:
2023年3月14日星期二
衛斯理:不死藥 (1967年)
《不死藥》追看性很高,它有一個很懸疑的開局,但卻不是倪匡口中所謂的「推理小說」。要知道,推理小說講求作者與讀者間的公平競賽;結局揭曉前,作者必須將所有絲索,一一鋪陳在讀者眼前。駱致遜、駱致謙是兄弟沒錯,但作者可沒說明,他們的樣子,達到可以互相調換的地步。
2023年3月13日星期一
衛斯理:支離人 (1966年)
當初倪匡怎樣想出《支離人》已沒法考証,但他1986年寫下的序,卻紀錄了讀者批評「四肢浮在半空」並不科學。倪匡抗辯那只是「科學幻想」,葉李華則進一步解釋,倪匡聲稱自己一直都是寫「幻想小說」,「科幻小說」這個包裝,是出版社加上去的: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