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This Article

Print Friendly and PDF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棋王

書名:棋王
作者:張系國
評級:★★★☆☆


倪匡和張系國,雄霸了華文科幻近半個世紀;而張系國與香港人熟識的倪匡無論在背景和寫作手法都大相逕庭。張系國受嚴格的科學訓練,比較能討好硬科幻迷。《棋王》以台灣七十年代作背景,也很難迎合香港人口味。

香港教育界曾經不知怎地,選了《棋王》作高中的閱讀報告讀本,令到香港的書店都有放此書上架,一直至今。總是覺得教育局很變態,真正有趣的書不會將之放入書單,務求令學生倒盡胃口,不讓你好受。何不選較親切的倪匡作品為讀本?就算一定要選張系國,無論是《星雲組曲》或《城》都比《棋王》有趣和有深度。

當然我不是說《棋王》不好,只是覺得學生可以發揮的空間不多,所以我當年的報告也沒有選用《棋王》,而用了呂叔湘的《語文常談》。

《棋王》描寫人的貪念多於科幻。將故事舞台設定在經濟還未起飛的七十年代,自是有其用意。由主角程凌所牽出來的三路人馬:電視台的張士嘉、老同學馮為民、廣告社的周培,無不在打神童的主意,就連主角都不能免俗,間有動搖。唯一比較為神童著想的,就只有弟弟周溧。幾乎每一個角色都是向錢看,向利益走。方老先生退休後要寫先秦思想史,正正是角色們既欽羨卻又達不到的境界。

科幻小說中的神童會有甚麼遭遇?《棋王》正正是模範作,標準得甚至任何人也猜想得到。若果不能隱姓埋名,要麼就受人利用直至搾乾搾淨,要麼就放棄自己的能力,出路就只有這三條。《棋王》不會為讀者帶來甚麼天馬行空的驚喜。當然,《棋王》始終是七十年代的作品,用這個角度去欣賞,未免有欠公平。

若讀者能將自己的學識回溯至四十年前,你會發現張系國教授很早已提出相當前衛的理論,去解釋神童的預知能力:多元宇宙。假設每一個真實世界都是一個肥皂泡,而當個人有不同的決定時,肥皂泡就會分裂,形成另一個獨立的真實。神童的能力就是可窺見每種可能性,從而作出對應。神童失去能力,可能就是靈魂到了另一個肥皂泡,繼續下他的五子棋。

張系國教授也有運用熱力學去解釋神童的能力。要將混亂變得有序,就要付出能量,而付出能量之時,別處的熵值就會增加;神童的能力並非宇宙恆常壯態,他的熵必定很少而不能持久,所以神童的能力最終也沒有了。這是肥皂泡以外,神童失去能力的另一個理論。

這兩個理論,加添了硬科幻迷閱讀的樂趣,當今華文界的寫手,也沒幾多個能將科學理論融入故事中,這就是張系國之所以為大師的一個原因。不過,就算讀者不是科幻迷,也可以從人文的角度去欣賞本書──

「用錢來買自由」,同樣是恆久的大眾價值觀,討論這個辯題永遠都不會過時。在科學觀念前進四十年的時候,人類價值觀似乎沒有甚麼改變。科學前進而道德落後,對人類來說是相當可悲的事:全球暖化、金錢戰爭、霸權主義都在威脅著我們的世界──而科學很多時都被利用作幫兇,就如《棋王》中的神童無異。

提升一個層次去讀,神童可比喻為尖端科技,書中一眾角色則是各唯利是圖的勢力──永不滿足的財團、想將鄰國操控手中的霸權、又或是不顧一切將地球資源搾盡的人類。用這個層次去讀,人類還是走不出《棋王》的套路。因著人類總是想擁有更多,透過神童(新科技),貪念可以得到更大的擴張。可惜人類就如一條貪食蛇,胃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會越來越大,除非脹死,否則也不能停下來。

《棋王》雖然已有四十年書齡,但對人性,仍有相當的警惕作用。

好的科幻小說,永遠不會落伍。

相關資料:
書名:棋王
作者:張系國
出版社:洪範書店
出版日:1975
ISBN:978-957-9525-43-5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