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香港上映Star Trek XI的日子還有兩星期,看見全球互聯網都在討論今集有多精采,真是令我痛不欲生。
香港要隔這麼久才上影,是因為一直以來票房不佳。都怪香港人凡事講求即食、走馬看花,對所有事情一知半解就自以為是,搞到錯過了一個好故事都不特止,甚至連Star Trek和Star Wars都分不清楚。
好多人話Star War好好睇,其實連字都串錯。星球大戰者,豈止打了一場,係Wars唔係War啊。
星球大戰(Star Wars)是由George Lucas於1977年設定出來的未來世界。故事講一個鄉下少年怎樣成為絕地武士,推翻殘暴的獨裁帝國。電影由第四集(1977年)開始拍起,再到第五集(1980年),並於第六集(1983年)作一小結束。
而在20年之後,才倒轉製作第一集(1999年)、第二集(2002年)、第三集(2005年),這個排序,是在1977年便已經設定好的,所以根本不存在甚麼「前傳」。(這又突顯了香港人的不求甚解,印證了我之前的話。)這三集是以黑武士(Darth Vader)的少年時代為主軸,側寫Jedi與Sith之間的爭鬥。
我本身並不抗拒星球大戰系列,事實上,我亦為它的特技效果而目眩;但平心而論,星球大戰只是一齣無啟發性的娛樂片。可能片裡的光劍很有型,可能戰機戰很刺激,不過卻刺激不起我對未來的憧憬。其實,移走了光劍戰機死亡星,它只是一齣王子救公主的老套故事。一個鄉下少年推翻暴政,這橋段亦屢見不鮮。要說星球大戰旦是一齣科幻片,倒不如說它是一齣科幻包裝的少年屠龍故事。
至於Star Trek呢?它會拍一些科幻迷關心的題材:人類有足夠的智慧探索宇宙嗎?地球人首次接觸外星人會發生甚麼情況?以科技干擾一個落後星球的發展是否乎合道德?機械人、全息像是否擁有生命?神跡能否與科學並存……等等。
事實上,我不得不承認,大部份Star Trek電影都拍不出電視劇的神髓。在追求情節緊湊及創新意念的兩極下,電影往往拍成兩邊不討好。而電視則因為集數多而可作出大膽嘗試,拍出佳績。
原來,Star Trek是由Gene Roddenberry在1966年所創作出來的,最先以電視劇集的形式播放,一連拍了三季(1966-69年)並加一季動畫版(1973年),並於1979年登上大銀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影版第一集。
在拍了五集電影之後,製作團隊更準備將接力棒交到下一代的手上,所以出現了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1987-94年)這套共有七季的電視劇集。
在大受歡迎下,其他以Star Trek為故事背景的電視劇集陸續開拍,它們分別是Deep Space Nine(1993-99年,共七季)、Voyager(1995-2001年,共七季)、Enterprise(2001-05年,共四季)。
這樣一路數下來,可發現Star Trek共累積726集電視劇,另加11部電影。這還未計算它數百計的小說和漫畫書……單看這個數字,就想像到龐大的設定,這超過40年的大包袱,往往令觀眾,甚至是編劇十分傷神(當然,有這麼多資料和經典可以把玩,對影迷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樂趣。)
這一種大包袱,確實不利於吸納新觀眾。最新的故事,往往建基於以往的情節片段,新觀眾看得一頭霧水,自然阻礙了欣賞,所以今次電影重新Reboot,其實就是想讓新觀眾加入,令更多人認識Star Trek。
讓我們一起期待香港的上映;也希望未接觸過Star Trek的你能一起與我欣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